夏日里的坎子山,大地从薄雾中醒来,万紫千红、风景如画。一座写着“坎子山石林”的高大门牌坊竖立在进村的拐弯处,迎接每一位游客。
作为坎子山村的村支书、党的十八、十九大代表,魏登殿是村里最忙的人,村里的大小事他都记挂在心里,一忙就是45年。
魏登殿说:“群众要脱贫,干部就得脱层皮,扶贫贵在坚持,启动容易巩固难,如滚石上山,一松劲就会前功尽弃。”
湖北口回族乡处于湖北省西北角,交通闭塞,发展落后,是过去几十年里郧西县最穷的乡。坎子山村又是这里海拔最高、最穷的村。海拔米的大梁山贯穿坎子山村腹地,全村15.5平方公里,只有亩耕地,且70%是坡地。山大人稀,土地贫瘠,缺水无电。全村多人,90%住的是茅草房,生活缺油少盐。
年魏登殿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的几个月里,一直在大梁山上徘徊。看到村民进出村都要肩挑背驮、到集镇七八里山路需要要半天时间,他打算先修路。
魏登殿带着介绍信,背着干粮,挎着水壶,来到原郧阳地区行署,找到分管交通的领导,诉说坎子山村百姓生活的艰难以及修路的必要性。整整一个月,领导被他的执着感动了,一次性批了7万元支持坎子山村修路。修路期间,他陪同工程技术人员吃住在工地上,和村民一起干得热火朝天。一年后,悬崖绝壁上的公路竣工了,因此魏登殿也被人们称为“当代愚公”。
后来,政府陆续向坎子山投资修了80多公里的通组、通户山路,不光公路贯穿全村,还硬化了路面,安装了护栏,修建了观景台。上山下山由此有了“高速路”,来村里观光的游客数迅速增长。
年以前,坎子山村玉米单产不足50公斤,村民常常饿肚子。在魏登殿带领下,全村男女老少齐参与,苦战一个冬天,在山坡里整出多亩好地。随后,他到农业部门“取经”,请技术人员指导,在全县率先实施地膜覆盖技术,当年玉米单产提高到公斤。
坎子山村山大石头多,年均降水量仅毫米,天上下不来水,地上留不住水,村民长年缺水吃。年,魏登殿带领村民打响吃水攻坚战,大搞水窖建设。目前,全村建起口水窖,彻底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
坎子山村的马头山羊远近闻名。魏登殿思考着如何在村里培育山羊经营大户,通过大户带小户,扩大养殖规模,发展深加工产业。
“种植好高山蔬菜、玉米,养殖好马头羊、秦巴黄牛、黑猪和土鸡,借助高山蔬菜合作社、玉米加工合作社和牛羊肉深加工合作社做大做强加工业。”魏登殿布局在胸。
如今的坎子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新建起6口大水窖,家家吃上了自来水;新增两台千伏安变压器,户户都有了家用电器;通讯信号全覆盖,宽带入户率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坎子山95%以上的群众都搬进了新楼房,广场、路灯、卫生室、学校一应俱全,村里还新建了4座水旱结合的公厕,一个能满足全村人使用30年的垃圾填埋厂。
村子已经脱了贫,还要实施乡村振兴,这是魏登殿给村里未来发展定下的目标。“村里有万亩石林,目前已经申报省级地质公园。接下来,村里将发展旅游业,吸引外来游客。”
郧西县像坎子山这样发生沧桑巨变的村庄不止一二。身为国家级深度贫困的郧西县,如何确保全县近15万贫困人口如期完成脱贫?
近年来,按照“因村选派、分类施策”的原则,向全县84个贫困村和个非贫困村选派支驻村工作队,每支工作队均有3名以上工作队员,选派处科级干部或处科级后备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并兼任工作队长。全县名财政供养人员按照“一包五”的模式对贫困户进行包联帮扶,
5年多来,郧西个村分别与省直4支工作队,市直12支工作队,县直92支工作队,县乡联合支工作队和名驻村第一书记。
投入4.04亿元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成了各类饮水工程处,全县农村日供水能力达到5.7万立方,农村日蓄水总量达到7.5万立方。
投入27.6亿元资金对全县个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全面规划、统筹推进,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项目。新建水泥路公里,建设18个乡镇集镇水厂和个村供水工程。
新建、改扩建便民服务中心个、托儿所41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个,完成了87个村文化体育“七个一”工程和贫困户广播电视、农村电网全覆盖,解决了贫困群众出行难、就医难、上学难、通讯难等问题。
出台了《关于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制定了《郧西县关于防止返(致)贫开展动态监测和帮扶的实施方案》。摸排了脱贫不稳定户户人、边缘易致贫户户人,以及户人预脱贫对象,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一户一档,一户一策,一户一专班,从扶贫小额信贷、技能培训、公益岗位、参与扶贫项目建设、“防贫保”等方面给予支持。(吴玉松杨洪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