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一进入春季旅游旺季,每天都有多元的收入。”郧西县关防乡沙沟村村民彭明霞的民宿收入也进入旺季。今年39岁的彭明霞,全家4口人,原本是村子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年,该村在打造田园综合体建设和民居改造时,她先后投入10多万元,把自家3楼改造成两间吊楼民宿。近年来,湖北郧西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实施“产业围绕旅游转、功能围绕旅游配、形象围绕旅游塑”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走全域旅游与城乡统筹、产业融合、农旅融合的发展道路。绘就全域旅游大蓝图碧波荡漾、绿树成荫、国旗招展……安家乡4A级景区五龙河美景如画,引来鄂陕众多游客。年,湖北省选取13个县(市)为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郧西入选。年,天河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年,确定发展全域旅游,明确天河流域为“龙头”;年,天河水乡景区规划出台,目标是建设“三产高度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相得益彰的乡村振兴先行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年,郧西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殊荣。近年来,郧西旅游业围绕“一江两河”(汉江、天河、金钱河)空间布局,编制《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推动郧西旅游业建设由景区景点开发向全域旅游发展转变,由单一门票经济向综合产业经济转变,由封闭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转变,创造“一年一家A级景区”的辉煌,4A级景区数量位居十堰之首。目前,该县已建成国家A级景区11家。同时,以“文化旅游强县”建设为目标,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用“第一景区”“农家百坊”“景观长廊”建设理念,积极推进“天河水乡百里画廊”和“天子渡口古塞上津”两个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水石门电站、夹河关电站、孤山电站等水利旅游景区项目,快速发展涧池乡“淘宝小镇”、关防乡“田园沙沟”等旅游项目建设。打造全域旅游大引擎这几天,城关镇小河村村民胡广峰在节假日和每个周末都尝到了销售甜头,他通过网络推介过土特产,没想到节日里游客找上门来购买了多元野生葛粉。涧池乡淘宝村村民梁思维的多亩软籽石榴也一销而空。郧西坚持“外有形,内有魂”理念,在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基础上,发挥旅游业拉动、融合、集成和催化作用,凸显“旅游+”综合联动效应,实施“农业+旅游”“互联网+旅游”“非遗+旅游”等工程,提升相关产业综合价值,文农旅融合发展项目遍地开花。以天河金街和商业步行街为基础,创建商业购物旅游景区、湖北旅游名街,发展旅游购物形象店,完成涧池乡“淘宝小镇”建设,带动全县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运用文化IP理念,赋予工业、农业产品旅游商品内涵,研发“郧西记忆”旅游商品系列,每年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时尚性、实用性、便携性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种以上。不断探索“非遗+旅游”创新发展之路,在保护中发掘七夕文化价值,激活县域旅游市场,使七夕文化经济效应、品牌效应、宣传效应、社会效应在旅游开发中不断放大。释放全域旅游大效应“现在每个节假日到村里来的游客都是了为了重温红色记忆的和党史教育学习,来的客人没有一个空手回去的,这两个月仅土鸡和鸡蛋就赚了3万多元。”郧西县红色文化旅游景点王家坪村做农特产品销售生意的村民喻义庆说。王家坪村是全国文明村。近年来,郧西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旅游扶贫机制,打造“三区两街”,大力发展红色乡村旅游,将王家坪村打造成红色旅游示范区。郧西在推进全域旅游品牌项目建设过程中,按照“大节会、大营销、大市场”思路。郧西结合“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组织了非遗传承活动、特色文艺节目进景区演出。该县文化馆、县七夕文化传承中心先后在各景区举办几十场文艺表演,表演特色节目50多个,展示非遗特色项目20多项。让郧西有良田沃土变成观光热土、农家宅院变成游客乐园,让全域旅游散发出特别的韵味与厚重感。郧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秦巴山区易地扶贫搬迁大县,搬迁人口达7万多人。十三五以来,郧西县依托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户搬迁户在居住条件改善的同时,在家门口通过旅游增收。年8月,郧西七夕文化旅游节在上津古镇举行,他们依托金钱河,让距今已近年的古镇重焕生机,吸引了大批游客。一些异地搬迁户们纷纷将新鲜的时令果蔬,纯手工制作的农特产品拿出来售卖。从大山上搬迁下来的李大爷,如今就吃上了旅游饭,一天两千多元的收入让他乐呵得合不拢嘴。郧西县文化旅游局局长姚超介绍,年,郧西成功创建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获得了“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名县”和“十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郧西七夕”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十大优秀案例,还上榜了“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全县11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46%、16.74%。(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柳洁通讯员吴玉松杨洪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