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十堰日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邹景根通讯员徐光意报道:6月24日,首批辆新能源汽车从郧西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缓缓驶出,驶往郑州、天津等地市场,标志着湖北省最大的民营新能源重卡企业——湖北天道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开始大规模量产。“我们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是低碳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好,手上还有多台的订单。”该公司董事长杨战胜介绍。
该公司是郧西新能源汽车产业百亿集群的核心板块,带动上下游10家企业“链”动发展,涵盖光伏发电、动力锂电池、储能系统研发生产等绿色低碳发展领域。
除了引进新能源企业,该县还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郧西精诚汽配投入技改资金万元,对生产车间进行智能化升级,新上5条新能源乘用车差速器智能化生产线,每年可为企业节约钢材7%左右,减少能源消耗30%以上。
“我们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在产品轻量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平均每件产品能减重0.25千克。”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昌国介绍,企业每年有万件产品订单,仅轻量化设计这一项,每年就能节约钢材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吨。
年,该县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资20.2亿元,53.2%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通过技改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一边做足企业节能减排功课,一边在能源供给侧探索新路径。
近年来,该县投资约15.5亿元,在18个乡镇(场、区)建成光伏电站座。目前,全县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近22万千瓦,每年可节省标准煤余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万吨。
此外,该县还建成孤山、夹河关、陡岭子、孙家滩、玉皇滩等水电站19座,总装机容量达49万千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万吨以上。
在“减碳”的同时,郧西县不断增加森林面积,让“碳库”储量不断扩容。
该县今春植树造林10万亩,全县森林面积达到.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71%,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余万吨。
近年来,该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生态优先”逐渐转化为“生态优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该县成功创建A级景区13家,连续两年获评“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全县18个乡镇(场、区)共建成核桃、花椒、板栗等林特基地68万亩、中药材基地
17.4万亩、茶叶基地3.7万亩,一大批农民走上“绿色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