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十堰晚报」七夕、鹊桥、中国喜鹊之乡……似乎在冥冥之中,被人们称之为吉祥鸟的喜鹊,为郧西的七夕文化增加了一道浪漫色彩。更为奇怪的是,很多郧西人发现,每到七夕前夕,郧西的喜鹊奇迹般消失了。于是,又有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喜鹊都去为牛郎织女相会搭建鹊桥了。其实,真实情况鲜为人知。郧西是“中国喜鹊之乡”年,郧西县被中国野生动物协会授予“中国喜鹊之乡”称号。作为常见的留鸟,喜鹊分布十分广泛,为何郧西能获评“中国喜鹊之乡”?“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吸引力。”郧西县林业局野保站站长付春翼说,郧西县北依秦岭,南临汉江,自然气候独特。近年来,全县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生态治理工程,并被全国绿化委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付春翼说,郧西县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给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衍条件,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明显增长。特别是喜鹊,近年来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在全县各地均发现大量存在。它们栖息于荒野、农田、郊区、集镇,特别是集镇附近和房前屋后,常有成群结队的喜鹊群聚。据该县野生动物普查及喜鹊监测情况反映,喜鹊在该县的数量呈逐年增多之势,年喜鹊种群数量达到3.8万只,到目前已有50万只左右,平均每平方公里只左右,是郧西鸟类分布最多的种群之一。喜鹊别称鹊、花喜鹊、客鹊、飞驳鸟、干鹊等,喜鹊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鸟类,也是很有人缘的鸟类之一。它们也是鸟类中最高级的建造师,喜欢把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喜鹊的窝虽然建在高处,但不管刮多大的风,却能稳稳当当。为啥说喜鹊是一种吉祥鸟在郧西,人们常说“喜鹊叫,好事到”。这背后的典故出自唐朝诗人韩愈《晚秋郾城夜会联句》中的“室妇叹鸣鹳,家人祝喜鹊。”所以,喜鹊成了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吉祥鸟。据说,它居住在哪里,哪里就是吉祥宝地。它能预测喜乐,哪家有了喜事,它就会提前到家门口的树上喳喳地叫。因此,喜鹊的巢从没有人侵害,它们和人类和谐共生。传说喜鹊能报喜,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贞观末期有个叫黎景逸的人,家门前的树上有个鹊巢,便常常喂食它们。时间长了,人鸟有了感情。一次黎景逸被冤枉入狱,令他倍感痛苦。突然一天,他喂食的喜鹊停在狱窗前欢叫不停。黎景逸看到这只鸟,一种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他似乎已经感觉到,他的“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了。果不其然,三天后,县太爷再次升堂,判定黎景逸无罪,当堂释放。黎景逸出狱后,这件事很快就被传开了,而且越传越广,越传越神,甚至还有人传言“喜鹊化身钦差大臣,向县太爷宣读黎景逸无罪开释的圣旨”。这件事之后,人们慢慢就形成了一种俗语“喜鹊叫,好事到”,这也是喜鹊为何能“报喜”的来历。此外,据《禽经》里说:“鹊预知晴湿”。鹊鸣即主该天晴朗的征兆,它能感应气候变化。当代鸟类学专家经研究也发现,喜鹊很可能有预知风向、大气干湿等能力。有学者曾对吉林省数十个喜鹊巢进行了测量,发现绝大部分巢口向西南,也就是当地的背风向。他们推测,这可能与当地的风向和日照有关系。在古时候,人们走亲访友、作客诸事,一般都选择晴天,而喜鹊又有预知阴晴风向的独特能力,因此,“喜鹊叫,客人到”也就成了一种俗语。七夕到来前,郧西喜鹊都去搭鹊桥了?“这两天,郧西的喜鹊都不见了,你猜它们干啥去了?”郧西县观音镇文化站站长陈方艺经常会讲这样一个故事:天河口相传是七夕故事发源地,传说牛郎织女正是在天河口相会。天河右岸又有一座喜鹊岭,岭上常年喜鹊云集,但到了七月初六,喜鹊竟然一只都不见了,而到了七月初八,喜鹊再次云集喜鹊岭,只是大家发现,多数喜鹊尾巴上的毛乱糟糟的,传说这是喜鹊搭鹊桥时相互衔尾给啄乱的。说也奇怪,每年七夕节前后,平常随处可见的喜鹊这时候却找不出几只,难道真的和七月初七搭鹊桥有关?“非也。这只是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付春翼说,这个时间之所以见不到喜鹊,主要是和喜鹊的生活习性有关。鸟类都有换毛的时候,七夕前后也就是刚立秋,季节交替之时,也是喜鹊开始换毛的时间。大量的羽毛会快速脱落,然后长出柔软细密的羽毛,这样才能在冬天抵御寒冷。由于喜鹊换毛时,抵抗力很弱,活动能力也会大大降低,就很少出来活动,所以,在七夕这天也就很难见到喜鹊的身影了。尾声喜鹊被称为吉祥鸟。郧西又被称为“牛郎织女”的故乡,流传着鹊桥相会的故事,授予郧西县为“中国喜鹊之乡”,与“七夕文化”巧妙融合,相得益彰。为了表现人们对喜鹊的喜爱之情,年,郧西全国首发《喜鹊》特种邮票,票面中两只喜鹊在梅梢上一说一听、眉目传情,寓意相伴相栖、恩爱相守,结合一树凌寒而开的梅花,更有喜上眉梢之意;画面背景采用古朴温馨的仿古色调,整体画面雅致而不花哨、喜气而不张扬。(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文/记者徐正国通讯员余秀武图/记者张建波特约记者刘红军杨洪霞编辑:艾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