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城平安卫士余香龙学生成长的守望者

东岳分局西区所青年民警

余香龙:学生成长的“守望者”

东岳分局西区派出所,有这么一个民警,他的卷宗总是整齐有序,经手的案例也能很快归结、分类、形成数据,有着高大的身形,却总感觉威严中透着书卷气。

他,就是26岁的社区民警余香龙,在成为人民警察之前,他在银行上班,财务工作让他养成了归纳整理的习惯。虽然是警营新人,但他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被同事们看在眼里,真诚热情的服务精神也被群众记在心上。

他用无悔青春保卫辖区治安,也默默守护着校园里的孩子们。

★★★★★

从“账房先生”

到“新手捕快”

/////////////////////////////

余香龙毕业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财务专业,原本与警察队伍毫无关联的他,在大学期间因为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参与了公安机关办案,从此便对公安这个职业心向往之。

大三暑假那年,郧西县公安局经侦大队在侦办一起经济案件时需要财务人员协助收集、统计数据,余香龙正巧在一家会计公司实习,便自告奋勇报名参加。在一个暑假的实习期,余香龙见证了警察破案的过程,看到自己的专业可以协助破案,帮助那些遇到经济纠纷的企业和群众,他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颗“警察”的种子。

毕业后,余香龙先是进入与专业更契合的银行工作,但心中怀揣着“警察梦”的他始终向往公安队伍,于是毅然决定从银行辞职备考公务员,终于在年通过招聘考试,正式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然而入警后,余香龙并没有如愿当上经侦民警,先是在特警工作一年,又来到东岳分局西区派出所,成为了一名基层社区民警。

余香龙深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道理,他没有忘记入警初心,不断地摸索着工作经验,上到政策宣传,下到鸡毛蒜皮,面对群众纠纷,耐心细致地调解;帮助寻找走失的老人、小孩;熬夜查看监控,抓捕盗窃嫌疑人;冲进火场帮心脏病老人从家中取药……

听到群众真诚的道谢,看到孩子父母喜极而泣的那一刻,余香龙心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社区民警是一线工作者,也是离群众最近的警种,我作为新警,能通过基层工作服务群众、接触嫌疑人,就是最好的锻炼。”

小案不小办

校园里的“法制讲师”

/////////////////////////////

余香龙所在的六四社区有一所九年制学校,他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学校报到,在执勤护校的过程中,他也很快熟悉了校园师生及周边环境。开学后,余香龙又多次到学校宣传反诈、禁毒、消防安全、疫情防控等知识,风趣幽默的演讲,也让学生们对这个警察叔叔倍感亲切,积极与他互动。

在校园里,他总是躬下身与小学生们平等交谈,老师和同学们遇到什么麻烦也都会第一时间想起他。

4月28日一名学生找到余香龙,称自己停在学校外面的一辆自行车丢了,余香龙赶紧调取监控、走访询问帮忙查找,很快从一名目击同学处得到线索,好像看到三年级的某学生骑着丢失的自行车。余香龙找到该同学后,得知自行车是从另一位同学那花7块钱买来的,于是又辗转找到卖自行车的同学,这才“破案”。

经过调解,自行车物归原主,丢车的家长也表示不再追究,但余香龙觉得这件事还没有结束,虽然案值不高,但事关学生们的思想教育。“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为了引导“盗窃”的小学生深刻认识到错误,形成法律意识,余香龙在征得家长和老师的同意后,将“卖车”和“买车”的同学都喊到派出所,在老师和家长的见证下,向孩子和家长宣讲法律知识,并对家长下达《家庭教育告诫书》,联合家长和老师共同监督他们改正。

随后,犯错的学生哭着读了自己的检讨书,余香龙也暖心教导他:“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喜欢也不能拿!听说你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个人品德也很重要,你能认识到这件事很丢脸,以后就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言行。”家长也对余香龙的正面引导和教育表示感谢。

是“执法者”

也是孩子的“守护者”

/////////////////////////////

3月2日晚上,已下班回家的余香龙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一名12岁的学生张某放学后一直未回家,不知去向。余香龙立即汇报所里,一方面组织家长、老师分头寻找,另一方面调取放学时段相关路段的监控录像,最终在第二天上午10时,从附近的一个小巷子内找到了走失学生。原来张某因犯错被通报家长,害怕回家被家长责备,放学后离家出走。余香龙在送孩子回家的路上不断地叮嘱家长:“孩子安全就好,回家赶紧给他弄点吃的,可以跟他讲道理,但不能打骂孩子,以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事后,余香龙又找到学校,和老师一起探讨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这次事件也让他加紧了对学生思想教育的研究和学习。“五一”假期后,四年级学生陈某一直没来上课,老师也无法联系到他的父母,于是请求警方帮助。余香龙和社区人员入户走访调查,发现陈某家中无人,通过询问邻居获知,4月30日晚,陈某的父母发生争吵,两人对照料孩子一事相互推诿,双双赌气离家。余香龙又通过多方联系得知两幼童现住在附近的姨奶奶家。原来,父母离家后,两孩子第二天才发现爸妈不见了,9岁的陈某带着4岁的弟弟到附近的姨奶奶家求助。父母的遗弃让两名幼童身心受到了伤害,看着两个孩子期盼的眼神,余香龙不断用电话和短信联系陈某父母,动员亲戚朋友规劝二人回来解决问题。5月5日中午,孩子的母亲朱某终于现身派出所。“大人的矛盾不能波及到孩子,作为父母,你们有没有想过,他们这么小,在家怎么吃饭?万一遇到危险就追悔莫及了!”余香龙对朱某进行批评教育后,向其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通过释法说理,指出双方存在问题,讲清遗弃的法律后果。经过2个小时的劝导,朱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主动将孩子从亲戚家接走,并承诺日后将好好照顾孩子。事后,余香龙还联系网格员定期对该家庭情况进行走访,并建议校方对孩子进行心理引导。

“守护精神”的传承

/////////////////////////////

“朱警官退休后,就是小余警官过来,没想到他能这么快融入到学生中!”,学校的老师也被余香龙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所折服。曾经的“警察爷爷”朱汉涛警官在辖区护校十余年,他退休后,“警察蜀黍”余香龙带着青春的热忱传承了这份责任与担当,默默守护着校园的安宁。

编辑/王培审核/杨文会终审/刘泽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5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