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这个春天,注定不凡,对于在鄂的消防学子而言,是一次人生的历练和考验,更是一次与家乡人民并肩战斗的难忘经历。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他们用稚嫩的脸庞书写应急人的无悔,目光如炬透露出消防学子坚毅的方向,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誓把初心写在疫情防控战场一线,擎起了鲜红的旗帜,闪烁着青春的光芒。今天,让我们聚焦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干部培训大队2名湖北籍学员讲述的抗疫故事,共同体味“逆行者”的青春热血和使命担当。
六队学员张玉卓:为留守老人送去爱和希望
抗疫地点: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店子镇铁山寺村
当疫情无情蔓延扩散的消息涌入这个小小村落时,恐惧、不安开始在这一隅弥漫。“算上我一个”!看到新闻中无数“火焰蓝”兄弟奔赴一线、无畏冲锋,作为消防学员的我怎能被落下。2月29日那天,铁山寺村抗击新冠病毒疫情志愿者的身份,让我心中多了一份踏实,脚下多了一份力量。完成学院在线课程之余,我便把全部时间投入到防疫工作中。
3月1日,我带领6名志愿者,沿着崎岖的山路为村民运送生活物资。家乡的山间小路异常崎岖,输送物资的汽车根本开不上去,只能靠人力搬运物资。临近山腰时,我远远的看到山上几处破旧低矮的土屋,在这寒气刺骨的初春,显得格外灰暗冷寂。“那里就是咱们今天的目的地,都是些留守老人,子女被疫情隔离在外,防疫期间的一个多月都没人在身边照顾”,同行的村民解释道。我不禁心头一震,这种突然的震痛来源于老人身处的境遇,也正因此使我明白了疫情的残酷。我们把食用油、面粉、卫生纸等用品装进一个个麻袋,扛在肩上便向着半山腰进发。肩上的麻袋随着行程的增加异常沉重,雨点般大小的汗珠顺着脸颊流下,亚麻绳把手勒出一道道血痕,混着汗水感到有些沙沙的疼,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半路放弃。当我们敲开老人的屋门,几位老人颤颤巍巍迎上来,他们握住我的双手,欣喜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谢谢你们,谢谢了,好孩子,苦了你们了”,熟悉的乡音流入我们的心间,一路的疲惫也被一扫而光。临走前,我把手机号码留下,叮嘱他们有什么需要就打电话。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役中,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却成了老人们心中的“亲人”。念及此,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对我来言,这段经历,既是一次志愿行动,也是一次职业历练,将为我走好未来的消防救援之路提供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七队学员陈蔚:战“疫”场上父子兵
抗疫地点: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工艺新村社区
我的父亲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伍老兵。起初,我不太理解父亲为何早早选择加入抗疫队伍——一位脚踝关节受伤的中年人,有什么理由蹬着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在这样危险的情形下到处奔波?然而,父亲却用他蹒跚的双脚和一次次充满力量的前行告诉我,什么叫退伍不褪色,转岗不变心。在他的行动指引下,我报名加入了社区志愿者的队伍,踏上了父亲为之奋斗的战场。
入户、走访、登记,为缺少食品的住户购买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在没有电梯的居民楼内,我和父亲反复奔走。
面对这样的体力消耗,我都有些快吃不消了,此时,我更无法想象,父亲在面对居民一句句质疑的话语和一次次“闭门羹”时承受着怎样的压力与无奈,将这项工作坚持下来。
然而,每每看到老人拿走蔬菜时舒心的笑容,看到居民接受排查时信任的眼神,听到入户时居民们的嘘寒问暖……父亲坚持的答案,已在我心中渐渐浮现。
有一次,我和父亲在门卫处值守,为了及时与社区居委会沟通确保社区住户安全,我们只能轮流睡在帐篷里。尽管已入了春,但料峭的春寒仍激的我直哆嗦,我不由得开始担心父亲的腿,“要不您先去睡一会吧,今晚我来顶一下。”父亲满不在乎的一摆手,“轻伤不下火线,哪有因为这么点小伤,就退却的道理。”我骤然惊醒,父亲是受伤的中年人,更是退役的军人,他的骨子里依旧流淌着“若有战,召必回”的红色基因。
那一天清晨,我看见父亲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又要奔赴自己的消杀阵地了,“您脚肿了,要按时擦药,有事要及时叫我……”望着父亲的背影,我的脚步愈发的坚定,转过身,迎着朝阳,奔向抗疫的战场……
把初心写在疫情防控战场一线
来源: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中国应急管理报新媒体中心编辑:庞舒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