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支队驻郧西县安家乡元门村工作队员

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69820.html
近日,十堰市事业单位脱贫攻坚拟奖励对象公示出炉市道路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驻郧西县安家乡元门村工作队员郑国杰榜上有名点赞

市直事业单位嘉奖个人

(55名)

(图左为郑国杰)

执法战场,他是英勇无畏的执法尖兵;扶贫路上,他是踏实肯干的扶贫先锋。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党员干部,市道路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的驻村干部郑国杰始终坚持以信仰指引实践、用行动践行初心,把奋斗融入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将汗水挥洒在挥洒在脱贫攻坚的土地上。

年6月,市道路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派驻郧西县安家乡元门村驻村工作队员年满退休后,郑国杰同志不顾家人反对,留下年迈的老母亲,克服诸多困难,坚决服从单位安排,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驻村以来,他扑下身子、用心用情、敢闯敢拼,带着村民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帮扶的元门村脱贫攻坚工作走在该县的前列。

走村入户,摸清村情知根知底

元门村位于郧西县安家乡东北部,全村版图面积39.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亩、林地4.6万余亩。全村以旅游、中药材、光伏发电、外出务工创收为主。

刚到村上,为了尽快熟悉村上的情况,郑国杰走村入户,一家一户地走访,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腿泥,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座谈、到群众家中拉家常、与群众田间地头同劳动,他迅速吃透了全村常住的户,名村民基本情况,在他的帮扶日记里,详细记录了每家每户的人口、耕地、收入以及存在的困难,为他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扶贫帮困,让村民感到像亲人

驻村以来,郑国杰想为群众之所想、急为群众之所急。“有困难就找我”,这句话在元门村广为流传,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村里9岁的张艺嘉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仅有一个年迈的爷爷。郑国杰了解到情况后,经常关心张艺嘉的学习和生活,在自己家庭经济本来就不宽裕的情况下,经常买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给她送去,嘘寒问暖,鼓励她安心读书,“郑叔叔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张艺嘉说,她一定努力学习,不辜负郑叔叔的嘱托,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和家庭。

“没想到扶贫干部能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在郧西县安家乡元门村村民江建英的新房里,郑国杰刚一出现,江建英就紧紧握住了他的双手。今年66岁的江建英,有三个女儿都嫁在外地,家中只有妻子刘成轩两位年迈的老人在家。老两口都年近七旬,住在离村部七公里外的土房子里,生活贫困。郑国杰了解到情况后,积极帮扶老两口养鸡养蜂,种植玉米和土豆等农作物以及仓术、白芨等中药材,同时,帮助他申请移民搬迁,搬到了村委附近的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老两口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类似这样的爱心帮扶,在元门村已有多例。哪家有困难,郑国杰总是第一时间到场,帮助村民们解决了许多操心事、揪心事,赢得了群众高度评价和真心认可。

争资引项,成为群众致富领路人

为了帮助元门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郑国杰和村“两委”班子多方协调、争取资金,先后筹集资金30余万元购置光伏路灯,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旅游公厕等改善村居环境。积极争取各类产业帮扶资金40余万元和价值10万余元的生活物资。同时,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帮助指导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壮大产业发展,年,元门村仅天麻收入达到20余万元,有效促进了农户实现增收。

白天,下村踩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晚上回到宿舍,在灯下整理扶贫材料,虽然扶贫工作很累很辛苦,但是看着村里变化大,郑国杰心里更踏实,睡得也更香。

郑国杰奔走在蜿蜒山路上的身影,挥洒在田间地头的汗水,填写在精准扶贫表格里的细心和热情,也深深印在了贫困户的心头,让他们将这份感动转化为了脱贫的不竭动力。在他不懈奋斗精神的感染下,元门村的干部群众们拧成一股绳,上下一心、凝聚众智,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吹响了脱贫攻坚的集结号。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