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211201/10014674.html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8月14日晚,“文化为媒·厚重郧西”首届网络天河七夕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云传承活动在郧西县举行。
本次活动由郧西县天河七夕文化研究会主办,十堰日报社承办。作为“云赏七夕智慧郧西”七大活动之一的“云传承”,以直播的形式来展现郧西传统民俗文化,近90万网友通过新华网、新华社现场云、新京报微博等多个媒体平台在线观看了直播。
非遗文化源远流长直播现场科普郧西非遗
当晚18时,“云传承”直播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在郧西县博物馆门前,郧西县政协副主席陈尊祥与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主播一同,对郧西县文化进行了介绍。
陈尊祥介绍,郧西县人文历史源远流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多年来,各级政府和文化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们郧西县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郧西七夕’,‘郧西三弦’、‘上津火龙’等4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5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个县级非遗保护项目。”陈尊祥说。
郧西县七夕文化传承中心(郧剧团)演员、郧西三弦传承人张久政和王则虹共同展示了郧西省级非遗项目郧西三弦。郧西三弦也叫“曲子”,是由陕西曲子流入郧西后,与当地方言结合而成,以三弦为主要乐器。原为一人自弹自唱,后渐以乐队伴奏,音乐上有板腔体和曲牌体两类,曲牌有30余个。众多网友与主播和嘉宾互动,击节叫好。
抖音网友“云淡风轻”在直播中表示,自己是西安人,这次能看到郧西三弦,在疫情结束后自己将来到郧西现场学习;网友“sky”则表示,通过直播的方式学习郧西文化,很新颖也能让人大开眼界,十分有趣。
织女绣娘展功夫爱情故事感动天地
云传承活动的第二站,来到了郧西县绣娘工坊。郧西刺绣代表张春梅与现代版“织女”邱敬晓现身直播间。张春梅从小热爱并擅长于民间传统手工刺绣,她以其精湛的“飞针走线织锦绣”技艺获得了郧西县首届“七夕绣娘”大赛的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绣娘”。而邱敬晓则和丈夫王立兴依托郧西七夕文化旅游品牌,在郧西开办了七夕乞巧汉锦布艺有限公司,两人是远近闻名的现代版“牛郎织女”。
张春梅与邱敬晓亮相直播中,让不少喜爱他们精妙技艺的网友们十分欢喜,纷纷在直播中与他们在线互动。主播通过纺织机引出提问,并与嘉宾互动体验手工织布,讲解手工织布的工艺特点。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郧西流传了千百年,在郧西衍生出了“乞巧”的习俗。直播现场,张春梅与邱敬晓向网友们展示自己的织绣手法,并现场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引得无数称赞。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郧西县委、县政府实施“巾帼脱贫行动”,把妇女刺绣及加工纳入“产业扶持、技能培训、文化开导”范畴,组建了女性手工艺能人联谊会,推出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培育推荐女性创业就业项目,鼓励创建刺绣等非物质文化产品企业,挖掘开发刺绣这项传统手工技艺,打造刺绣等民间文化品牌,让“织女绣”再放光芒。目前,郧西县妇联手工编制协会已发展会员多人,分布全县各地的织女绣和编织作坊已达多家,带动几千名农家妇女参与刺绣产业,年创收近千万元。
点亮河灯送祝福还将陆续举行多个子活动
古亭、婚俗雕像、景观廊、田园民宿……本次“云传承”的最后一个活动地设在该县观音镇双石沟民俗村。双石沟民俗村位于郧西县天河下游的城乡结合部,是观音镇的“门户村庄”。双石沟民俗村通过原汁原味的自然环境、富有个性的景观布局、别具一格的建筑式样、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等,打造保护、展示、研究、体验于一体的十里红妆文化旅游项目,包括特色民居体验区、婚礼文化展示区、农耕文化陈列区、亲水游乐区、农事体验区、森林探险区等板块。
郧西县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婷婷化身古代织女,身穿汉服、手捧河灯,在繁星夜空点亮河灯,将自己和所有郧西人民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寄托在小小河灯中,随一池清波漂向远方,飘向人们心目中圣地,与两岸的万家灯火交相辉映。
王婷婷介绍,七夕放河灯是郧西县的传统民俗,和神话传说牛郎织女有关。“相传,每逢农历七月七,牛郎织女要在鹊桥相会,人们担心夜里太暗太黑,对方不能顺利的找到彼此,便在河流里投放河灯,让灯顺着河流而下,照亮鹊桥,让他们在一年中难得相聚时刻长一点,再长一点。”王婷婷说道。
她表示,以往放河灯是祈福爱情,现在的人们在七夕放河灯,也是表达一种美好祝愿,祈求爱情美满,家庭幸福,祈求未来的生活更加精彩美好,一年之中能够顺顺利利,健健康康。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直播,首届网络天河七夕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云传承活动落下帷幕。据了解,从8月14日至20日,还将陆续举办“云相亲”、“云展馆”、“云带货”、“云打卡”、“云洽谈”等主题活动。而这些活动,全部采取“线下进行,线上推广”的形式,向全国“游客”展示郧西县丰富多彩的七夕文化和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