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1月11日讯(记者关前裕通讯员柯尊洪)郧西残疾小伙儿汪礼根痴迷用粮食作画。9年来,他凭借灵活的头脑、灵巧的双手,创作出两百余幅粮食画,并在全国性粮食画大赛上屡屡获奖,14幅作品被收入中国邮政“国家名片”,著名作家梅洁称他“创造了卓而不凡的艺术人生”。
在前不久举行的省残疾人自强模范表彰大会上,汪礼根被授予“湖北省自强模范”荣誉称号。
别出心裁:残疾小伙痴迷粮食画作
今年43岁的汪礼根,出生在郧西县上津镇吴家沟村一个农民家庭。他4岁时,因突发高烧,导致一只耳朵失聪,另一只耳朵听力受损。但他头脑灵活,心灵手巧,喜欢作画。
年春,他在家里晒小麦,看到颗颗亮晶晶的小麦,灵光一闪:粮食可以轻松粘到画布上,做成的画应该很美。
于是,他买来胶水,找来五谷杂粮,开始摸索着用粮食作画。
“要会选主题、会构图,有各类粮食种子备选,还要经过繁杂的制作工序。”谈到创作过程时,汪礼根说。
“用纯天然颜色的粮食材料,才能产生更加逼真的画面效果。”汪礼根介绍,选种是一大难题,有时正在创作时,发现很多需要搭配颜色的粮食材料不足,就得想方设法去购买。
年,汪礼根在一次创作中需要一种七彩米,上网搜索发现云南盛产七彩米,可一时收集不到。他并不泄气,暂时把粮食画放在一边,去了外地建筑工地上打工。打工的同时,汪礼根利用休息时间去山里采集粮食材料,坚持作画。
他的举动打动了建筑工地老板。老板发动全国各地的朋友,帮汪礼根买到了七彩米等粮食材料,最终那幅粮食画得以顺利完成。
为了收集粮食材料,汪礼根先后去过天津、陕西、山西、上海等地,又摸索出防腐防虫等处理方法,使粮食画能够不生虫、不发霉,长期保存。
制作过程同样不易。一幅作品主题确定好了,需要制版、构图,然后进行粮食选种、浸药、蒸熏、晾晒、粘贴、增亮、定色、封面、装框等10多个流程。
用粮食作画不仅特别,而且画作精美,汪礼根很快成了家乡名人。年,他在郧西县上津镇成立了“礼根五谷艺术馆”。
屡获大奖:14幅画作收入“国家名片”
随着汪礼根的技艺走向成熟,他在圈子内也开始小有名气。年,他正式成为中国粮食画研究协会会员。
年10月,汪礼根应邀参加首届世界粮画大赛,捧回了一个优秀作品奖和一个三等奖。
年11月,由国家集邮宣传中心主办的大型“传承经典共创辉煌”新时代艺术名家邮品首发式在北京举行,汪礼根制作的14幅粮食画被收入“国家名片”,并被“一带一路中国梦”珍藏版邮册收录。据悉,这也是全国唯一以五谷杂粮为素材创作的作品被正式收录。
借助这套限量版发行的邮册,他的粮食画不仅在国内得以推广,也传播到了国外。
年10月,汪礼根的粮食画作品《禅音》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博物馆“新中国70年工艺美展”。
年11月,在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文化艺术教育家协会联合举办艺术大赛中,汪礼根粮画作品《民族风情》荣获金奖。“这幅作品我用了10多种粮食,数量在多颗,制作耗时一个多月。”汪礼根介绍,粮食画看起来简单,制作非常耗时间。8年来,他只创作了多幅粮食画。
作家称赞:“创造了不凡的艺术人生”
年,著名作家梅洁到郧西上津古城采风。位于上津明清老街“礼根五谷艺术馆”里陈列的粮食画深深吸引了她。
参观完不久,梅洁在她的散文《把乡愁挂在墙上的人》一文中写道:“墙上五彩的谷粒组成了栩栩如生的‘鹊桥相会’‘上津古城元素’‘活泼的小女孩和狗’‘领袖、企业家画像’‘奔腾的古代战马’……这些千年养育我们生命的粮食,如今却如此美妙地挂在了墙上,故乡、田园、乡愁美轮美奂地挂在了墙上,我真的感慨万千。”
在散文中,梅洁谈到她看到给她用五谷杂粮制作的神似自己的画像时,这样写道:“我反复摩挲这奇特的粮画肖像,我对汪礼根说:谢谢你!你创造了五谷画,也创造了你卓而不凡的艺术人生。”
汪礼根介绍,她制作作家梅洁画像耗时22天,用了黑芝麻、白芝麻、绿小米、白小米、莜麦菜籽、红黍子、黄黍子等7种谷米,数量多达00余粒。这幅粮食肖像画经过技术处理,能保存百年不被虫咬、不褪色、不变质。
在创作粮食画的过程中,汪礼根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这成为他的创作动力,激励他不断进步,将粮食画发扬光大。他先后获得郧西“天河英才”奖、“十堰市残疾人自强创业先进个人”等殊荣。
谈及未来的发展,汪礼根表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扩大画馆面积,多展示一些作品,同时招收一些学员,扩大创作团队,让更多的人了解粮食画,认识粮食的珍贵。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025.html